广播系学生献礼国庆60周年征文
时代演绎:三代人的素描画
这是一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告诉人们,这就是我们生活过的年代,这就是不同命运的我们。
扎根农村:背负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农业
如果说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了一批“留守儿童”,那么也产生了一批“留守老人”。09年暑假,我回乡,这是将近80岁的爷爷早就盼望的,正像他对每一个亲人都这样盼望一样。他剃着光头,性格倔强,好些年前,还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但非常勤劳。现在,我却体会着他那些繁琐的客套。岁月改变了他,但是有些东西却没有改变。
我常常见着,下午三点多,太阳还很强烈,他出去,在菜园里忙活。他还健康,有一身古铜色带黑的皮肤,身材瘦小,后背微驼,喜欢打赤脚,有时像孩童。他可以不这样勤劳,但是半个多世纪的农业生涯深刻地影响了他,仿佛这已经成了他根深蒂固的信念:他应该这样活着。很多年前,当大家还在一起的时候,他看着我们这一代人的行径,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着那些遥远的受苦的岁月以及往事,感叹油然而生,我们不屑一顾,如此回答:时代过去了。
如今,农村的人越来越少,几个老人偶尔会聚在一起聊天。聊现代社会中他们曾经想都不能想的新奇事物,当然,作为农民,农业上的变化是其最重要的话题。他们不得不服老,他们所掌握的技艺,犁田、插秧、打谷等等,已经过时。今天,科技化与机械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农村的变革。
如果说农业的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保证,那么,像我爷爷这样的老人是首批功臣。他们从小孩到变老始终扎根在农村,做出了牺牲与贡献。当然,他们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好处:可以自由轻松地在电视上观看他们钟爱的戏曲。
走向城市:贡献城镇化的一个特殊时期
父亲是一个农民,他没读多少书,一是家贫,二是知识重要性的意识还未深入人心。但父亲是个活跃的人,早些年,他挖过水池,养过鱼以及乌龟;他跑过城市。但家境并没有什么改善。很多的傍晚,母亲在阴暗潮湿的厨房里忙活,父亲回来后不免叫着肚饿。我年幼,不懂事,总是抱怨着说:“又是鬼菜”。
我7岁那年,父母离开家乡到长沙城做小生意。一年一年后,家境有很大改善,父母的行动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效仿。但是,谁能想到他们所付出的艰辛。他们住的房子狭小拥挤。每天,父亲半夜去进货,母亲很早起床,很晚收工,一年到头如此重复。
有一年夏天,母亲得了胆结石,开了刀。出院的时候,她的肚子边还有一个医用袋,一根管子将其和肚内连接,以使渣水排出。她应该继续住院的。天热,在城市的小房里,有时她就坐在地上。不多天后,她回到乡下的外婆家休养,我依然记得我看见她的时候所感到的忧心:她是那样的瘦。父亲送回母亲后就又回到了城里,一个人去做生意。后来,母亲康复了。一些年后,有一次我和她一起上街,我时不时地要停下来等她,我抱怨她走得太慢,她只苦笑着说自己已经尽快走了。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脚伤,她背我去学校。我像意识到了什么,端详起母亲来,她的背有些驼,眼角有了皱纹,我一阵心惊而伤感,第一次意识到:母亲也是会老的。
终究,那些日子过去了,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新生活。如今,“农民工”、“打工”已经成了中国社会中的流行词,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的越来越富以及更多的孩子接受到高等教育。也许,父母自己都不知道,和像他们这样的人一起,很多年前的大胆尝试与很多年的付出,对一个国家所产生的深刻意义:中国的城镇化走过了一段很重要的路。
面向未来:一切都只是新的开始
无疑,我曾是无数“留守儿童”中的一员。有一段时间,我和爷爷一起过,那时奶奶已经过世,我伯伯一家都去了城市,原来10口人的屋子就剩下我们爷孙两个。那时,爷爷要做很多事,我经常要帮忙,比如说翻红薯茎、捆柴、除草等等。很多时候我放学回来,爷爷还在外忙活,三面环山的屋子很阴暗,我总是把饭煮好。有时,爷爷身体不好,尤其是他的心绞痛,晚上他总是在床上翻来覆去,呻吟不已。从来,我不怕苦,我所害怕的是孤单与恐惧。后来因为上初中以及其他的一些缘故,我去了外婆家。
初中毕业后,我以一分之差无缘县里最好的高中。我便到长沙的一个民办中学读书。对于一个乡下孩子来说,我受到的冲击是巨大的,我见到了随身听、手机、名牌服饰;知道了流行歌曲可以那样随意地听,电影可以那样随意的看;感受到很多新的意识观念,我惶惑,迷惘,感到自卑。我也压抑于无尽的浮华与喧嚣,虚妄与虚荣。我有过很多错误的思想与行径,我挣扎,反思,自责。我在突围。借助书籍,我组建起自我价值观,试图“凤凰涅槃”。不管怎样,我庆幸,我走过了。
07年,我进大学。告别过去的一切,我开始真正地思考人生以及我的理想与未来。我看到希望,一种强烈的活力在我的身体内流淌。我学习知识与技能,锻炼能力。
我成长了。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农村、西部、城镇基层,积极创业,国家的人才结构在进行着深刻有利的变革。我知道,这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刻,这是我们所共同面对的新开始。
明天,我相信,一切会更加美好!
家兄的那张天安门相片
在那“大炼钢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狂热日子里,父亲所在的地质队也不断地转战南北,开展轰轰烈烈地地质找矿大会战。而这个时候,身怀六甲的母亲,跟着父亲来回颠簸甚是不便,就只好只身回到岭南老家待产。不久,家兄就诞生在了这个火热的大跃进年代。
家兄出生后就留在了老家,直到八、九岁兄要上学了,父亲才回老家把他接出来,我们做弟妹的也是这个时候才见到他的面。兄来的时候,虽然瘦瘦的却理了一个小分头,穿的是一件簇新的蓝底碎花棉袄,一条卡其布的绿军裤,一双帆布白球鞋,斜背着一个军绿色的布书包,显得精神又帅气,让我们羡慕死了。他一见到我们,就从口袋里掏出水果糖给我们吃,一副小大人的摸样,令我们既觉得陌生又觉得亲近。特别叫绝的是,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张照片给我们看,顿令我们幼小的心灵产生一种无比的敬佩——那是一张五寸大小以天安门为背景的黑白照片,一轮红日在天安门后面露出半张笑脸,光芒四射,天安门端庄挺拔,城楼上红旗招展,家兄也是这身打扮,就站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边,一只手把握着桥墩,一只手插在腰际,头微扬两眼平视前方……煞是威风凛凛的样子。能到毛主席的天安门照相,那可不是可了不得呀!
很快,家兄就成了我们这些半大小子们的领头羊,一方面他有在天安门照的相片,我们谁也没有;另一方面,在那个娱乐资源相对贫乏的年代,他会的东西太多了——上树,他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摘的野果比谁的都多、都甜;下河,他一个猛子扎出好远,有时还能摸上一条鱼来;打水漂,他力气大总是打得漂多线长;滚铁环,再狭窄的田坎他一样滚得滴溜溜地转……还有捉泥鳅、钓鱼虾、摸石蛙、掏鸟蛋等等,他总能给我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地惊喜!不过,他就是不太爱学习,成绩始终处在中下游的位置,这是他最苦恼的一件事,每每到了期末考试,他就有好一段日子开心不起来。
渐渐地,我们知道了兄留在老家农村的日子非常苦,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更是吃不饱穿不暖,家兄小小的年纪就开始放牛、拔猪草、砍柴、种菜……父亲去接他的时候,他还在野地里放牛,当衣衫褴褛满身蚤虱的兄怯生生地走到父亲面前时,父亲都禁不住悲泪盈眶。父亲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为他洗澡、理发,为他买了全新的衣服,才使他“出人头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渐渐地,我们也知道了家兄的那张照片,并不是真正地在北京天安门照的,而是父亲携他回来时路过省城,为了增强他的自信心,特意在省城一家照相馆的天安门布景前照的……尽管如此,家兄在我们做弟妹的心里,始终是坚强而温馨的。
家兄的那张照片,他一直珍藏着。他说,这张照片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也是他人生的支撑点——尽管他仅仅是个平平凡凡的地质工作者,但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着。
前不久,一位昔日的同事来家里看望姥爷,当他看到红光满面、身子硬朗的姥爷,不禁感叹道:“老胡,你真是好福气啊!”的确,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我的姥爷福分真的不浅,可是,当时光回到三十年前,那时又有谁认为姥爷有福气呢?
1978这个年份距今已经很遥远了,在那年春节,去医院探望同事的姥爷却因脑血管疾病突发,倒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几经救治之后,姥爷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不到五十岁的他从此却只能以轮椅为伴,在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里活动,谁也没想到,大难不死的姥爷,居然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又挺过来整整三十年!
姥爷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运的,在他病倒之后,组织并没有抛弃他,而是给予他充满人性的关爱。姥爷病倒后,原先工作的机关给他分配了宽敞明亮的住房,逢年过节,领导同事总要来家里坐坐聊聊,陪姥爷说说话。从旧中国走过来的姥爷经常感激地说:“我要是生在旧社会,这条命早就交待了,多亏了共产党,多亏了社会主义,才有我的今天!”
组织上的关怀给了姥爷物质的保证,而家庭的温暖则给了姥爷生活的依靠,自从姥爷病倒后,他的母亲和妻子先后承担起照顾他的担子,而在老奶奶1990年去世后,照顾姥爷的任务就由姥姥一个人来完成,姥姥这个人心地善良、性格坚韧,由于她体贴入微的照顾,几十年来姥爷的健康状况保持稳定,生活起居也井井有条。坐在轮椅上的姥爷基本没有自理能力,为了照顾他,姥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她认为这么做值得,因为姥爷离不开她,也因为儿女们都在忙事业,家里需要有人奉献,有人牺牲。
姥姥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她的儿女们也都对含辛茹苦的父母孝顺有加,这是姥姥几十年如一日身教的结果。2005年底,母亲在家里说起了她的一个想法:把姥姥姥爷接到楼上的空房里,以便更好地照顾年事已高的他们。母亲的想法得到了我们全家人的一致认可,并很快变成了现实。那年年底,姥姥和姥爷搬到了我家楼上,成了我家的“邻居”,搬家后的姥姥望着窗明几净的新居,非常开心地说:“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心里已经很知足了。”
和姥姥一样,姥爷也是一个豁达坚强、知足常乐的人,经历了中年的坎坷不幸,姥爷终于迎来了晚年的幸福:四个子女个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三个外孙已经长大成人,孙子也已经戴上红领巾,当上班干部了。如今,享受着儿孙绕膝之乐的姥爷,已经进入了气定神闲、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的心态平和而淡定、从容而喜悦,生活对他而言,不是难以承受的痛苦,而是受用不尽的享受。
我想:姥爷患病后这漫长的三十年,之所以能够一路平安地走下来,主要应该归功于三点:一是组织上的关怀,二是家庭里的温暖,三是个人思想上的达观。姥爷所以能有今天,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正是因为姥爷同时具备了这三点,所以大家才认为他是一位“好福气”的老人。
内容摘要: 旦观念形成,态度就难以改变。因此,正确的学习观有助于我们深入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有助于我们在处理不同情况、不同问题的时候,合理利用科学的方法,不盲目、不蛮干,讲方法、讲技巧,把实干、苦干和巧干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领悟统计
践行科学发展观 勾画青春之蓝图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科学发展观 勾画青春之蓝图》。
科学发展观,浅显直白地说:就是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从西城统计的发展道路来看,就始终贯穿着发展和以人为本。从人员短缺、资金短缺、缺乏重视、无人问津的状态到今天的三级四制、经费充足、社会广泛关注,无不体现着西城统计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无不蕴含着领导层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用。此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正值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暨建团87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我们年轻的一代就要主动肩负起与时俱进、创新图强,共建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人生目标和时代重任
作为新一代统计人,我们要明确自身的责任,珍惜所在的岗位,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服务能力。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保证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而观念又决定态度,观念的形成直接对行为产生影响。就好比旧社会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儿女没有自主权,如果自由恋爱就会被众人谩骂为伤风败俗,一旦观念形成,态度就难以改变。因此,正确的学习观有助于我们深入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有助于我们在处理不同情况、不同问题的时候,合理利用科学的方法,不盲目、不蛮干,讲方法、讲技巧,把实干、苦干和巧干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领悟统计工作的真谛。
其次,实践科学发展观还要做到不断学习。学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人们对先进理念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了解时事政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接受和理解先进的理念,并以先进的理念指导我们的工作。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具备与时俱进的社会竞争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自我完善与增值能力。
作为一名统计人,具备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年轻人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提高对新事物的认识与处理能力,要积极参与局队学习型机关创建、岗位练兵等活动,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为局队的发展多作贡献,将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
各位青年团员!时代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拓开了一条拚搏之路,只要你志存高远、乐于贡献,你的人生就充满了快乐和希望!愿我们在西城统计这片沃土上,团结一心,携手并进,进一步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奔向明天、创造辉煌,去勾画我们美好的青春蓝图
内容摘要: 读小人书,让我看到一个多彩的世界。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流下同情的泪水。读《少年文艺》,一个少年的心里种下春天。读《青年文学》,一个青年有了美好的文学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人是幸福人》。我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层层阶梯直顶点,此间知识待人开。”是的,谜底就是今天的主题:“书”。
每每面对那些因简洁而愈显真切因平实而尤见气势的外在自然景观我很相信人的心灵世界亦如这外在的自然景观,既有一览无余式的开阔明朗亦有峰回路转似的深沉老道,因每一滴水也许相似,但每一滴水在不同角度所映射的景象却又不尽相同。幸福也是一样!有这样一个故事是大学同窗好友讲给我听的,他讲的是他姐姐的故事。那位姐姐的文化程度是高中,在一家服装厂上班, 她有一个习惯, 每个月将工资的一半用来买书,年年岁岁,皆是如此。她为什么要买书? 这与她的职业似乎没有多大关联,她为什么要读书?我顿时领悟书才是她最大的幸福。
大学以前所有的日子都可以概括为识字的岁月, 那个时候, 一心想的是出人头地, 或者说替父母争气, 少年虚妄,如此而已。 事情的转折也许是因为踏进了大学中文系,这意味着我不得不同精神文化不期而遇。先是两位文学理论老师的初步启蒙, 他们丰厚的学识和洞见彻底打倒了我, 从百无聊赖立刻坠入倍感无知的冰窟,那个阔大的园子里人影葱茏,有谁会注意到一个因自卑而精神栖惶的可怜儿呢,于是我开始读起了书。
雨夜,沏一杯清茶,读一本闲书,我们可以在寂静中,寻找安慰,不再孤独。黄昏,燃一支香烟,捧一本好书,我们可以在纷乱中,呼吸快乐,不再苦痛。
余秋雨先生在《风雨天一阁》中,他提到了钱秀芸这位姑娘。她酷爱读书,听说天一阁藏书宏富,于是让姑父出面做主把她嫁给天一阁的主人——范家。但结局凄美,终其一生也未能登楼一步,郁郁而终。书成为她一生追求的梦,书成为她与世俗抗争的武器。
秦始皇“焚书坑儒”,最后烧毁的是自己。清末文字狱,网住的正是大清帝国。文革十年,毁书运动,差点毁掉中国。
读《诗经》,我们听到祖先的歌唱。读《史记》,我们看到历史的变迁。读李白,我们豪情万丈。读杜甫,我们沉默不语。读鲁迅,我们不屈不挠。读巴金,我们真诚忏悔。
读小人书,让我看到一个多彩的世界。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流下同情的泪水。读《少年文艺》,一个少年的心里种下春天。读《青年文学》,一个青年有了美好的文学梦。读琼瑶,看到爱情的浪漫。读金庸,想做一个替天行道的侠客。读《红与黑》,体会于连的良苦用心。读莫泊桑,也想有一串美丽的项链。
书,拥有你,一个布衣可以和王侯将相平起平坐。
书,拥有你,一个文弱的人可以抵百万雄师。
书,拥有你,一个平凡的人可以光耀千秋。
书,拥有你,一个懦弱的人可以成为英雄。
最后,我想用谢冕在《读书人是幸福人》中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人人都有,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书相伴,人生会更精彩。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同学们、老师们,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我校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迎接2012年世博会的召开为契机,结合“推普周”的宣传主题,9—10月,由教务科牵头语文教研组组织,开展有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颂祖国 迎世博”朗诵评比活动。我希望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参与中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创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校园环境,把推普活动作为我们语文实践课来贯彻落实,把推普活动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同学们、老师们,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是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也是体现我们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同时应该是一个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好学生、好老师,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宽容,学会礼让,学会尊敬长辈……。在平时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用:请、你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使我们的校园更温馨、更和谐。
同学们、老师们,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和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乃至每一位在校学生自身素养的体现。因此,在本届推普周期间,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1、在校园内,开展“啄木鸟”纠错行动,各专业部组织各班推普员,对黑板报、学习园地、作业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开展查找错字、不规范字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用语用字的规范意识。
2、在校园内,积极倡导人人“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共创一个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3、在课堂中,积极倡导将“推普周”宣传的主题内涵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4、在生活中,积极倡导让普通话成为我们的生活语言,做一位迎世博,树形象,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楷模。
5、在做好学校推普工作同时,各专业部团委、班委以学校为基点,走出校园、走入社区,积极参与社区的各种语言文字活动。
同学们、老师们,推普周是短暂的,但推普的任务是延续的、艰巨的。为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学校结合松江区语委“推普宣传周”的活动精神,教务科、学生科已启动对本届推普工作的部署,希望大家积极的行动起来,为庆祝祖国60华诞,为迎接上海世博会,为争创松江区语言文字示范校,递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